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一种液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分析植物组织中23种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植物样品经盐酸-乙醇法一步提取后直接进样,无需进行衍生和固相萃取等其他前处理步骤。液相色谱采用Intertsil OSD-4C18(250mm×3.0mm)色谱柱,采用甲醇-甲酸体系进行洗脱,对23种氨基酸获得比较理想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通用性良好、样品制备简单(一步提取,无需衍生)、灵敏度高、检出范围宽、高效快速,可以在30min内完成整个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2.
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种子包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杀菌剂中筛选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种子包衣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市售的18种常用杀菌剂进行向日葵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药剂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抑制试验同时进行。结果表明,φ=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和φ=25%戊唑醇水乳剂2种药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而包括φ=20%松脂酸铜微乳油、w=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φ=50%己唑醇微乳剂、φ=10%氟硅唑水分散颗粒剂、φ=12.5%腈菌唑微乳剂、φ=40%嘧霉胺悬浮剂和w=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等8种药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供试药剂质量浓度低于2.5μg/mL时对向日葵种子的萌发没有抑制作用,该质量浓度对向日葵种子安全。  相似文献   
3.
从高产耐密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增加、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氮肥分次施肥、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关键技术和技术流程方面总结了陕西省榆林市北部风沙滩水地玉米标准化种植技术,以期为榆林市玉米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超高压诱变小麦突变株系及其野生品种的多项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鉴定突变系是否具有抗旱性变异。以偃展4110及其超高压诱变的突变株系为材料,在正常条件和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有些突变系的抗旱系数与未诱变的对照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主成分分析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相对含水量(RWC)、相对失水速率(RWL)、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9个单项的生理指标转换成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计算得到这一突变株系的综合抗旱D值。在12个突变系材料中有7个材料的综合抗旱值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说明高压诱变是一项有效的诱变技术,为该技术在抗旱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5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  67.84%和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26.88%和25.80%,产量分别增加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由卵菌病原物致病疫霉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造成马铃薯毁灭性损失的病害。为了筛选致病疫霉菌RXLR效应蛋白AVR1-like(AL)的寄主靶标,以致病疫霉菌88069菌株的DNA为模板,克隆致病疫霉菌效应蛋白AL,并将其成功构建到pGBKT7载体上,形成诱饵载体。将pGADT7和重组诱饵载体共转化到酵母感受态AH109中,检测到诱饵载体无自激活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AL为诱饵筛选晚疫病菌侵染12 h后的番茄cDNA文库,初步获得6个候选AL寄主靶标。对6个候选靶标与AL进行一对一互作验证,结果表明其中有5个与诱饵载体强互作,1个弱互作。这些候选寄主靶标包括热休克蛋白同源蛋白、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蛋白、过氧化物酶体蛋白等。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小豆植株和根际土壤中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对小豆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别用0、0.1、1、10mmol/L的2种酚酸物质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土壤中酚酸的初始浓度较低时(0.1mmol/L),对小豆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有微弱的促进作用(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酚酸的逐渐累积,初始浓度较高时(1mmol/L和10mmol/L),显著抑制小豆根系生长和产量(P0.05)。根干质量、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系活力(伤流强度、根瘤数和根瘤鲜质量)在低酚酸浓度处理下升高,在高酚酸浓度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不同浓度处理下小豆主茎节数、株荚数减少、百粒质量降低。与肉桂酸相比,邻苯二甲酸对小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明显。根系生长减弱和根系活力的下降,可能是导致小豆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小豆植株和根际土壤中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的累积与小豆的连作障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2011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普冰9946为试材,研究5种施肥水平和4种播种密度对其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和密度处理下,小麦起身期和开花期SPAD值呈显著差异,拔节期和灌浆期SPAD值呈极显著差异;处理(密度315×10 hm-2,N 225 kg/hm,P 150 kg/hm,K 150 kg/hm)和(密度315×10 hm-2,N 300 kg/hm,P 200 kg/hm,K 200 kg/hm)在各个时期顶叶(旗叶)均有较大SPAD值。当密度为315×10 hm-2,施肥量为N 225 kg/hm,P 150 kg/hm,K 150 kg/hm时,穗粒数和产量均为最大,分别为每穗44.92粒和9 873.00 kg/hm,并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不同时期顶叶(旗叶)SPAD值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小麦顶叶(旗叶)SPAD值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主要从拔节期开始,且主要在拔节期与开花期。可见,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可使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获得相对稳定且较高的SPAD值,并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选择免耕(NT)、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PM)和起垄覆膜(RPM)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为研究对象,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通过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养分质量分数,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不同微域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均呈现根际非根际的规律,且与对照相比,各保护性耕作处理均有提高。RPM和SM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碳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1.78%和24.62%,微生物量氮的富集率则分别达到48.13%、46.04%;NT、SM、RPM处理的蔗糖酶活性较CT处理分别提高了113.35%、113.10%、74.75%(P0.05);(2)4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均有提高,其中RPM和SM与CT相比差异显著,效果更加明显,并且有效降低了土壤pH。根际土壤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处理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全氮和硝态氮的富集率以RPM处理最高,分别为16.9%和45.06%。(3)根际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程度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这2种酶均与养分间显著相关,而脲酶则无显著相关。综上,在黄土高原区域内,秸秆还田和起垄覆膜更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土壤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铁肥浸种对玉米发育前期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铁肥(FeSO_4·7H_2O)浸种对玉米发育前期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设置3个铁肥质量分数水平(0.05%、0.075%、0.125%),以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浸种质量分数的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株高和茎粗先升高后降低,0.075%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显著高于CK;铁肥浸种提高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其中0.075%处理显著高于CK,0.075%处理的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在七叶期、拔节期较CK分别提高24.1%和20.7%,0.075%处理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CK,非光化学猝灭(q_N)相反。综合分析各生长指标与光合荧光参数,0.075%的FeSO_4·7H_2O为关中平原夏玉米铁肥浸种处理的适宜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